中医治疗心身疾病:先治其心后治其身
导读:随着近年来心身疾病概念的频繁提及,如何治疗心身疾病也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我们了解到西医对疾病的治疗是分科室进行的,也就是哪个部位不舒服就找哪个科室就诊。不得不说,这种单纯的生物医学模式已然不适合诊治心身疾病了。而中医对心身疾病的治疗呢?祖国医学博大精深,在治疗疾病时,一直秉承并强调心身合一的整体观。今天为大家分享的是广安门医院心身科主任赵志付教授的治疗经验和观点——先治其心后治其身。
“一切成就、一切财富都始于心身健康。心身健康是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的统一。”中华中医心身医学研究会理事长、中国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心身医学内科主任赵志付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这样开始了他对自己所从事专业的介绍。
近几年,社会发生了深刻的变革,由于竞争加剧、生活节奏加快、社会与生活中诸多矛盾的增加,人们的心理压力不断加剧,而这些心中的苦闷又没有地方去倾诉、发泄,操心、生气、紧张、焦虑、失眠、胸闷、心烦易怒、头疼、头晕、腹胀等症状明显增加,从而导致冠心病、脑动脉硬化、脑梗塞、肝胆疾病和胃肠疾病等多种疾病。赵教授说:“这些都属于心身疾病。”据统计,在病患者中,患有不同程度心身疾病的已达70%以上,在中医院的门诊中,这类病人的就诊数更是高达80%以上。
究竟什么是心身疾病?赵教授的回答是:“心身疾病是躯体疾病,躯体疾病不包括精神病,因而将精神疾病排除在外;躯体疾病又必须与心理因素密切相关,不相关者不是心身疾病。”前不久,赵教授接诊了一例心律失常病人,患者与朋友合伙做生意却被骗走巨款,辛辛苦苦挣下的钱被朋友席卷一空,爱人也跑了,满腹委屈没地方说,经常犯心脏病。还有一位老母亲,把一生积攒的养老钱借给了儿子,结果却被儿子赌了个一干二净,事后儿子还不认账了,老人气得犯了高血压,怎么也控制不住。“其实,心身疾病包括 16大系统的200多种疾病。像冠心病、胃和十二指肠溃疡、食道痉挛、慢性胃炎、胆囊炎、哮喘、神经性头疼、慢性胰腺炎、过敏性结肠症候群、高血压、低血压、关节炎、脑梗塞、雷诺氏症、甲状腺机能亢进、糖尿病、肥胖病、植物神经失调症等很多人们以往认为与心理因素无关的疾病,都属心身疾病,而痛经、不孕、更年期综合征、亚健康状态等,也需要进行中医心身医学的治疗。这类疾病仅用药物治疗,是难以奏效的。
那么,哪些人容易患心身疾病呢?赵教授介绍说,这类病人具有三大特点:性格缺陷,心理刺激,情绪障碍。在性格方面,这些患者多为阳刚过度,性情急躁易怒;也有一部分人阴柔过度,疏泄不及,过分压抑。同时,他们在发病前往往有不良生活刺激,如夫妻不和、婆媳不睦、下岗、离休、晋升不顺、分房不公或受到不公正待遇,自尊心受到严重伤害等。具体到导致冠心病的情绪障碍来说,主要有三种:较长期的睡眠障碍;焦虑紧张、心烦易怒状态;或者抑郁状态。
赵教授从上世纪80年代即开始研究中医如何防治心身疾病,以后又在研究心身医学著称的日本进一步深造,自从他1992年率先在全国开设了中医心身医学专科以来,门诊量一直保持全院第一。他认为中医药治疗心身疾病具有与生俱来的优势,不仅可以像西医一样进行心理治疗,使病人被压抑的能量释放出来,从而改善内分泌、免疫状态,而且比主要用镇静剂调节人情绪的西医多一招,即:通过中药调和气血阴阳,来调整大脑的兴奋与抑制,使之恢复到正常状态。例如,疏肝理气等中药即可使急躁易怒的病人变得心平气和,而且脑电地形图也由异常变为正常。这项研究他已做了4600多例,有前后对照的2000 多例,痊愈的占95%。多年的临床实践使赵教授形成了一整套刚柔辨证论治方法,其中又细分为两纲、四型、十六证。他强调中医治疗心身疾病要“先治其心,后治其身”,并将所用方法归纳为9种:即心理治疗、行为矫正治疗、心理药物治疗、辨证治疗、食物疗法、针灸疗法、推拿疗法、道家松静疗法、药枕及浴足疗法。他用这些中医独有的“武器”为10万左右患有心身疾病者解除了痛苦。
一位国际心身医学界权威曾说过这样一句话:“世界心身医学要向中医学寻找智慧。”确实,2000多年前的《内经》已有“形神合一” 、“天人合一”、“心身合一”等心身医学的理论基础,数千年的中医临床实践又积累了大量有效方剂,在21世纪心身疾病日益增多的时代,不断发展的中医心身医学必将作出更大的贡献,有更大的作为。
上述内容转自网络。
小编有话说:最新的医学服务模式生物-心理-社会模式,完全契合中医的心身整体观。先评估心理状况,再结合身体检查结果,最后运用中西医加心理并重的治疗方式,才是治疗疾病的最佳方式。目前已有不少医院的临床科室在启用此类模式,通过应用PEM-D心身智能诊疗系统,对患者进行心身状态全面评估及专业干预,结合专业临床治疗,最终增强患者诊疗效果。想要了解更多敬请点击www.zskx.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