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医院过半住院患者存心理障碍 需"身心同疗"
在众多肿瘤患者及其家属看来,只要疾病得到了有效的治疗和控制,患者的焦虑和忧郁等不良情绪自然会缓解。然而,近日,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的调查结果显示:在住院肿瘤患者中,逾50%的肿瘤患者存在焦虑、疲惫感、不确定感等多种类型的心理障碍,且贯穿生病的全过程。该院据此启动心理援助项目,探索“身心同疗”新途径,取得了显著成效。
心理援助效果显著
10年前,上海肿瘤医院与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合作开设了心理咨询门诊,以期帮助肿瘤患者及家属排解心理障碍。但是,出乎意料的是,该心理门诊却遭冷遇。
10年后,在医疗技术不断进步的同时,肿瘤医院将视角再度关注到癌症患者及其医护人员的心身健康。该院社工部针对住院患者的《心理体验和应对方式》调查结果显示:在1800份有效问卷中,逾50%的治疗期肿瘤患者存在焦虑、疲惫感、不确定感等多种类型的心理障碍。同时,有46.77%的患者表示希望得到专业的心理疏导。面对面的沟通和电话咨询是患者最易接受的两种形式。
2013年3月,一条名为“帮帮我”的心理咨询热线(64171885)正式拉开了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心理援助项目的序幕。经过一年多的探索和实践,一个以针对肿瘤患者心理问题舒缓及从医者职业压力排遣为主要服务内容,由该院和上海市心理援助志愿者总队志愿者共同参与,集电话咨询、集体辅导、面对面沟通为一体的沪上首个以医院志愿者为主体,社会志愿者共同参与的心理援助工作模式正式建成,并且成效显著。
“分类而治”抚平心灵
从去年6月开始,此份调查表已经成为部分病区新病号入院时必填的一张表格,旨在让医护人员第一时间了解每个住院患者的心理状态,以便尽早发现患者不良心理状况的蛛丝马迹,及时干预,从而避免极端伤害事件的发生。
该院党委副书记顾文英说,由于癌症这一疾病的特殊性,病人一旦被确诊后,往往直接或间接地会出现身心反应。癌症的诊疗一直是强负性生活事件而对病人产生消极影响。
针对如此大面积的患者心理援助需求,肿瘤医院社工部采用了“分类而治”的方法。在新病人入院宣教课程中,增设了《面对肿瘤,如何做好心理准备》的讲座,由上海心理援助志愿者总队的资深咨询师,给患者讲授面对癌症、抗击癌症时如何构筑强大“心理盾牌”的方法。
与此同时,在该院门诊周周讲、9个患者康复沙龙的活动中,有意识地加入了患者心理调适的授课内容,将心理关怀项目的服务对象从住院患者,逐渐拓展至门诊就医及康复期的患者,实现心理健康教育贯穿诊断、治疗、康复全过程。
此外,“帮帮我”心理咨询热线周一到周日12:00至21:00(除国定假日外),对所有在医院治疗的患者开放。这条免费心理咨询热线自开通以来,累计接听患者及家属心理咨询121个,处理干预严重个案2起。
在“帮帮我”国家二级咨询师程瑞芸看来,除了患者以外,始终处于高负荷、高压力环境下的医务工作者也会出现各种心理问题。自热线开通以来,还为数十位医务工作者做了“职场压力疏导”的个训。同时,医院适时根据一些突发事件,有针对性地给医务人员进行了2场团训,通过当事人的倾诉,专家的分析,同仁的互动,柔化高负荷工作对其身心的损害。
在为期近1年的调研、走访中,医院发现乳腺外科、肿瘤内科、中西医结合科、综合治疗科(姑息治疗科)的患者对于心理援助支持的需求较大,而大部分的外科住院患者则表现出一种“积极求生”的迫切心理。
对需求量较大的科室患者调查后发现,47.26%在治疗期出现心理问题的患者最需要心理干预;还有41.29%的患者因对疾病不了解,产生不同程度的恐惧和心理波动,也需要干预。
“人患肿瘤之后,心理恐惧很大一部分来源于对于癌症疾病的不了解,并存在一些认识误区。”上海心理援助志愿者总队队长卢静雯说,“心理咨询志愿者和本院医务志愿者携起手来,共同参与个案处置,才能实现标本同治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