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症,那些你不知道的秘密
抑郁症又称抑郁障碍,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为主要临床特征,是心境障碍的主要类型。
生活中,人们总是谈“抑”色变,对待抑郁如洪水猛兽。狭隘的目光让我们对抑郁症有太多误解。著名心理学家彭凯平教授曾为抑郁症正名,他说:“抑郁症不可怕,抑郁症不遗传,抑郁症不传染,它是人类一种经常出现的自然现象。”
今天,就让我们走近抑郁症,聊一聊抑郁症那些你不知道的秘密。
1.抑郁不是一件令人“羞耻”的事情
很多抑郁症患者是因为失眠、胸闷等症状到医院就诊,很少有人告诉医生自己是情绪不好,诉说自己抑郁似乎有一种“羞耻感”。
世界范围内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抑郁症患者中只有10%的人寻求帮助,其中一半到医院看病,这其中又只有2%~3%到精神科就诊,其他人由于患病的“羞耻感”,倾向于认为自己患的是躯体疾病,辗转于综合医院的门诊,而不愿意接受专业的心理治疗。
其实,正如彭凯平教授所说,抑郁症就像“感冒”一样,是一种经常出现的自然现象,直面自己,寻求专业的帮助,才能获得康复。
2.受教育程度低、经济条件差的人是抑郁症易发群体
新闻媒体对大学生、媒体人、官员等群体出现自杀事件的报道甚多,于是很多人认为大学生、媒体人、官员群体是抑郁症的高发人群。也有人认为白领工作节奏快、压力大,是抑郁症的易发群体。其实这些都是对抑郁症的认识误区。
事实上受教育程度低、经济条件差,同时伴有严重躯体疾病的人,才是抑郁症的高发人群。他们缺乏社会资源,容易陷入无助的境地,抑郁情绪累积到一定程度变转换为重度抑郁症,甚至出现自杀行为。反而大学生是自杀行为发生的低危人群,他们有较多条件可以缓解负面情绪,而农村年轻女性才是高危人群。
3.服用抗抑郁药物不会成瘾
大家对抑郁症的认识误区还体现在用药方面。很多患者排斥用药,总是担心吃药会上瘾或者使人会变傻,对药物产生恐惧心理。
其实,抗抑郁药物不会让人成瘾,可能个别抑郁症患者出现脑部功能衰退,并不是药物引起的,是疾病本身对大脑造成的损害。
抑郁症不能拖延、回避治疗,拖延时间越长,造成的损害越大,经过合理治疗,抑郁症是能够痊愈的。
轻度抑郁症无需药物治疗,而中度、重度患者均需药物治疗。初诊患者应该持续服药12个月,但有追踪调查显示,患者平均持续服药时间仅有3个月,这导致复发风险增加,今后有可能发展到需要终生服药
4.抑郁症防治不仅是个人的事
抑郁症的防治不仅仅是个人的问题,更是一个社会问题。数年前的富士康员工“跳楼事件”敲响了警钟,企业乃至社会环境都会都对个体的心理健康产生影响。在防治抑郁方面,企业也应该承担部分责任。
如今,越来越多的企业、工会开始引进EAP服务(员工心理帮助计划),帮助员工提升心理健康水平,防治抑郁症的发生。比如北京市总工会的职工三级心理服务云平台(PEM-EAP),为北京400多万名工会会员进行心理健康服务。
5.定期心理体检可以预防抑郁症的发生
与身体需要定期体检一样,心理也需要定期体检。
心理体检,是指通过心理学量表软件对被测者进行问答测试,从而了解被测试者一段时期内的心理健康水平。
通过心理体检,可以及时发现被测者情绪、压力等方面的问题,让抑郁情绪得以早期识别与干预。轻度抑郁情绪可以通过体育锻炼、音乐、冥想等方法干预,从而防止抑郁情绪向抑郁症的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