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病易伴发抑郁情绪,临床诊疗工作应如何开展?
首先,慢性疾病患者对自己的身体情况过于敏感,只要出现一些细小的变化,他们都能去放大不良感受,往往他们的心理反应程度和躯体的实际症状一般都不相符,这使得他们把自己的躯体疾病看得严重,对控制和治疗自己的病情缺乏信心。
其次,这类患者自我压制,压抑不能接受的观念、感情和冲动,患病后责怪自己,感到患病给他人带来了麻烦,把自己看作是家庭的累赘,是社会的负担。于是他们便出现了抑郁、自卑、自责、后悔、退缩等很多负面的情绪、行为和想法。有的甚至以自杀的方法来结束生命,从而摆脱慢性疾患的痛苦和折磨。
不同的慢性疾病患者的心理反应情况都有独自的特点,但躯体疾病常并发的抑郁障碍常常不易被识别,有时即使被识别,也可能没有采取及时与恰当地治疗。因此,我们需要从以下各个方面开展行之有效的工作,不仅减轻患者的抑郁症状,而且还能改善其躯体疾病的预后,降低自杀事件的发生。
1.躯体疾病并发抑郁障碍的及时识别。广大医务工作者应对就诊的慢性疾病患者的心身症状进行系统、综合地分析,辨别其症状的严重程度和病程长短,做出正确的诊断。对于不能充分把握的患者,应及时将其转诊至精神卫生专科医院,以避免抑郁症的漏诊和误诊。
2.及时而合理的抗抑郁药物治疗。抗抑郁药对慢性躯体疾病伴发抑郁障碍的治疗效果肯定,因此,对这类抑郁症状应当给予足够的重视和积极的药物治疗。在躯体疾病的发展期有较高的自杀危险性,在综合医院中屡屡发生重症患者的自杀行为,事实上其中就有一部分是尚未识别或未经及时治疗的抑郁障碍患者。
3.审慎而专业的心理治疗。认知治疗、行为治疗以及其他心理治疗方法均应由经过训练的有经验的临床医师在进行严格的评估基础上而进行。在确保自杀风险能够有效控制,抑郁程度有所减轻的前提下,心理治疗才能配合药物治疗规律的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