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干预/治疗

当前位置/ 首页/ 研究动态/心理干预/治疗/ 正文

有一种心理能量,叫女排精神


 
祝贺!在2016年里约奥运会女子排球决赛中,中国队以3比1战胜塞尔维亚队,夺得冠军。感慨!时隔12年,中国女排重返巅峰。振奋!全国上下,万人空巷,无不为女排姑娘们带来的惊喜和感动流下自豪而激动的泪水。
 
感动我们的,是中国女排的“逆军”突起、扬眉吐气。里约奥运上,中国代表团总体上遭遇较大挑战和挫折,在全国观众略感无奈与失落的情绪中,女排顶住小组赛两胜三负的压力,险胜东道主巴西队,苦战荷兰队,最终战胜黑马塞尔维亚队,获得来之不易的奥运冠军。女排姑娘们展现出来的敢打硬仗、永不放弃的精神,让国人压抑已久的情绪瞬间沸腾起来。
 
感动我们的,还有中国女排十几年来的默默坚持、在低谷中坚守信念、在失利后保存坚毅。生活、工作的重担把很多人压得喘不过气,我们听了太多“没希望”、“不可能”、“坚持有什么意义”的声音,有人慢慢失去了坚守的信心,越来越多人选择急功近利,默默潜行的人心头的热血与激情也时常被现实冷水浇灭。然而,此时女排的胜利再次让人们血脉喷张,重燃心中拼搏劲儿!就如网友所说:看女排就像看人生,你会被折磨、被质疑、被困难践踏得体无完肤,但你要撑着剑站起来。你不能倒下,不管多难,都要挥拳和怒吼!新时代背景下,中国女排王者归来,那种不忘初心,已经超越金牌本身。


 
不放弃,坚持、坚持、再坚持
女排精神,是20世纪80年代中国女排夺得五连冠之后的经验总结,其内涵如中国女排主教练郎平所说:“女排精神,不是赢得冠军,而是有时候知道不会赢,也竭尽全力!”在今年里约奥运会上,女排姑娘们用不抛弃、不放弃的姿态,在不被看好的情况下“掀翻”奥运排球体育场,勇夺冠军,再一次完美诠释“女排精神”。


胜败乃兵家常事,但正确看待失败、走出失败并积极投入到新战场却不是常事。曾有心理学家做过研究,优秀运动员与一般运动员的差别不在于他们的天赋、训练条件,而是面对失败、挫折、痛苦时的态度和行动。有些人一失败就一蹶不振、消极应战,甚至有人因一次失利而结束运动生涯。卓越的运动员失败不言败,他们不屈不挠,从失败中总结经验,要的就是“下次做得更好”。不放弃,不体现在“胜券在握”的时候,而是明知道赢的机会很小,也要坚持着。赛场上,一丝的犹豫、放弃,都是灭自己的威风、不战而败。
 
不放弃,被当做口号喊起时是多么容易,但在与生活的竞赛中,多少次,我们碰壁就返航、落后就泄气、战败就妥协……人都有遭遇失败甚至跌入谷底的时候,担忧失败发生是徒劳的,锻炼强大的抗挫能力才是登顶的阶梯。尼采说:“那些杀不死我的,使我更强大。”人生不是一定会赢,而是努力去赢。如果“女排精神”也感动了你,不妨自己也想想:有没有一样东西,我从没放弃过。


 
拼搏,就是破釜沉舟
体育,从本质上讲就是挑战极限的精神。郎平说:“观众来看我们打球,除了看输赢,更是看一种要球不要命的状态,看得振奋,看得备受鼓舞。不论是对战巴西队、荷兰队,还是决赛,中国女排都是“咬着牙,杀出一条血路”“打一分赚一分”“你死我活”……拼搏,就是“要么不干,要么一定得干出样子”的破釜沉舟的决心。 人在两种情况下,会不顾一切、奋力拼搏——无上的憧憬和无尽的恐惧。
 
为了心中想要达到的高度,人愿意抛弃一切,甚至是生命,去不断努力、超越自我,为的就是看到自己胜利、荣耀、绽放的样子;或者当我们在危急存亡之际,想象你在荒原上被野狼不断追赶,这时别无他选,必须迎战、奋力一搏。不论是何种状况,要生存下来、活出精彩、怒放生命,就要有不留后路、拼尽全力的精神状态。

  
宽松时代下的年轻人,由于从小缺少手足竞争,在安全、富裕、父母打点好一切的环境中成长,大部分已经丧失了“非他不可”的追求和“我该怎么办”的危机意识。在安逸现状中,虽也常有“改变现状”、“做更好的自己”的愿望,但人们更愿意在得过且过中度过漫长一生。然而,中国女排告诉我们,下了赛场,就要有尊严地离开,就得奋力拼搏。与其胶着苦闷着,何不逼自己一把?找到心中的渴望,或者,放狼!

 
对手强大,吓不倒
今年出战奥运的中国女排是一支大赛经验较少、年轻且战绩平平的队伍,赛前并不被看好。而四分之一决赛中,她们面对的巴西队,是夺冠大热门,所有的统计数据都显示其“实力强大”。然而,面对劲敌,面对观众席此起彼伏的嘘声,年轻的中国姑娘们顶住了压力,在第一局失利后振作起来,并在决胜局以15~13击败了两届奥运会冠军巴西队,逆袭成功。
面对强敌,内心产生畏惧心理其实是一种自我保护机制,在这种心态下,人才会应激、“振作”起来,调动生理和心理能量去“战斗”而不是坐以待毙。竞技场上,运动员这种紧张、应激、兴奋状态需要被控制在适度的水平才会起到发挥出色、表现更好的作用。
 
但不论是赛场还是生活中,面对实力悬殊的情景,太多人“自己吓自己”、“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比赛还没开始就怯了场。如果再加上他人负面语言的干扰,就更容易退缩了。其实,作战、竞争,除了技术、能力等外在“硬件”,“输人不输阵”的软实力也很重要。中外历史上,以少胜多、柔弱胜刚强的例子比比皆是。只要知己知彼,对自己的实力自信,那么别人的光环就不会成为前进的障碍。
 


 
没有苦练,谈不上精神
当我们都在为女排过关斩将振臂高呼的时候,郎平保持着冷静和理智:“不要因为赢了一场球,大家就把女排精神抬得那么高,单靠精神不能赢球,还必须技术过硬。”确实,球场上振奋人心的“精神”不是一蹴而就的,不是平白无故拔地而起的,这背后有太多太多辛酸血泪,太多太多日复一日,就如国家游泳队小将傅园慧脱口而出的心声——“鬼才知道经历了什么”。
 
如果说精神来自于人的大脑,那么在脑中“种下”精神种子的就是坚持不懈的训练。只有在体力、脑力上不断练习、巩固,那些过人的技能和智力才会“印刻”在大脑上,成为实力、成为精神。
 
现在的人总在谈“诗和远方”,但美好的风景可能不在远处,而在深处。功夫用得深,达到另一种境界,才能体会真正的自由。也有人高喊梦想,落到实处却浅尝即止。行动、毅力,才是理想的翅膀。只有热爱一样东西并坚持不懈地练习,最后产生了自己坚信、他人尊重的东西,才会变成指引前进道路的“精神”。


作者: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原所长 张 侃
         美国耶鲁大学社会人格心理学博士 王 枣

 
文章源自《生命时报》




微信订阅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通讯录”,点击右上角的 “添加” 搜号码 jiankang3D 或查找公众号 3D医学健康云 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