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破完美主义的牢笼(下)
下面的内容接续自《冲破完美主义的牢笼(上)》(点击可阅读)
庆祝失败
好吧,庆祝在这里是一个“大难词”。那么就从接受自己的失败做起。我认为每一次重大失误都值得大家祝酒一回。因为每一次大错后那珍贵难得的教训都是成功后无法给予的。相反,尴尬,窝囊……这些都是助人发掘珍宝的装备。正如莱昂纳多·科赫在歌曲中写道,朋友敲到他电脑上提醒他淡化完美主义的“赞歌”:敲响那些还可以鸣叫的钟声,忘却你丰厚的祭品。万物皆有裂痕,光才得以透射。
增添色彩
完美主义者对色彩都不敏感。他们眼中只有黑白的世界。例如:要么成为整个博客界的顶级博主,要么把自己的iMac电脑扔进切萨皮克湾沦为一个水上的哥(其实他们的工作酷极了)。要么是大卫学校最积极的活动分子,要么当一个不称职的懒鬼家长,还不如让其他更有能力的母亲收养自己的儿子。这类的想法是不是似曾相识?为了认清我们内心的完美主义者本质,我们必须在每一段关系、每一件事情和每一个目标上增加色彩:学会像孩子一样从容应对混乱的生活,悬而未决的问题以及各种必须面对的复杂的环境。为生活增添色彩就要意识到即便是昨天解决问题的完美方案也未必适用于今天。
分解问题
拖延症也是完美主义的表现。正因为我们大多数人害怕犯错从而迟迟不敢下手做出一番事业。我拖了一年多的时间撰写自传。事实上,我那时在读了大卫·伯恩斯博士在他的《十日练成自尊》一书中有关拖延症的章节。在他纠正我这一恶习之前我一个该死的字都写不出来。伯恩斯写道:“那些高能效人士的秘诀之一就是他们从来不会一次性解决一个难题。相反,他们尽量把任务细分,一天一个一小问题地解决。”在那一章的练习环节,伯恩斯博士建议列出几个重要步骤。例如,我首先要解决的杂务事不包括坐到电脑前。一开始得统筹安排好所有的任务——那些我搁置在抽屉和大衣口袋里的相关事务。其次他建议你设定开始工作的时间并按时遵守。第三,他提示你记录下预期会碰到的问题。我那时是这样写的:“变得不知所措,大脑中满是我没办法做到这样负面的声音,思维短路,认知疲劳。”最后,伯恩斯鼓励你想办法处理可能扰乱注意力的事情。我又写道:“只要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
做自己
安娜·昆德兰在《保持完美》一书中表明,保持完美是一种投机取巧不费吹灰之力的行为:“完美的表现真正需要你做的无非就是研究你刚好所处地的时代精神,并按该时代精神的要求带上符合时宜的完美面具。”安娜还断言,克服完美主义最大的挑战来自于人自身。因为“所有重要的、意义重大的、美好的、或是有趣味的、伟大的事情无非源于抄袭。”我同意这种观点。我也是作家,曾经习惯于逃避原创,而是一本书又一本书地从别的作家作品中拼凑成文。自己创作文字的愉悦满足感是不言而喻的。
自赎
自赎确实难以捉摸。因为直面生活中心碎之处莫过于你做过的最可怕的事情,然而只有如此,你才能看清每一个伤痕下面深藏的慈悲。如果这场绝望的黑洞之旅曾经教会我什么,就是这些:万物皆由时间沉淀而成,如能坚持信仰、希望、爱人、珍惜环境,终有一天你会看见闪闪发亮的自己。上帝不会遗弃任何人,你所以为的永远不再记起的人、事和回忆也不会全部消失。万物皆有自己的生命周期,所以不要总想着一次性将其囊为己有。
文/Alice Wong
译者:心理shoe
文章来源:壹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