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心理与皮肤
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可见器官,它不仅是躯体与外界环境接触的屏障,也是接受外界信息的重要器官,从心身医学观点看,它是反映情绪变化和直接接受情绪影响的器官。在心理生理学上皮肤的功能有:感觉功能, 防御功能, 情感接受功能, 情感表达功能。不难理解, 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刺激不仅会引起皮肤生理的变化而发生皮肤疾患,精神心理的变化也可以引起皮肤疾患并影响某些皮肤病的过程。
1、精神心理与皮肤免疫
关于精神心理因素影响皮肤免疫功能的机理,目前大多认为与体内皮质激素水平的改变有关。精神受到刺激后,血液内类固醇激素的水平和淋巴细胞数都升高数十倍,两者的升高程度均与刺激程度成正比。利用类固醇激素合成抑制剂和类固醇激素受体激活物的研究表明,类固醇激素通过结合肾上腺类固醇激素Ⅱ型受体来调节白细胞的量及分布。此外,急性精神刺激还可增加皮肤干扰素a、IL-1a及TNF-a mRNA的表达。较长时间的精神刺激导致皮肤对致敏原的反应降低可能与皮质类固醇代谢失调有关,并且在致敏原诱发皮炎时,其表皮IL-1a及TNF-a的生成减少。当机体处于良好的精神状态下,其皮肤对致敏原的反应减低。当观看幽默喜剧节目后,皮肤对尘螨和花粉的敏感性明显降低;而观看有关气象等无聊的节目,皮肤对致敏原的敏感性没有改变。
2、精神心理刺激对表皮角质形成细胞增生和分化的影响
如果动物自由活动受到限制的同时,连续48小时加以灯光及声音的刺激,动物表皮增生受到抑制,角质形成细胞分化蛋白的表达也减弱;寒冷加限制动物自由活动仅12小时,动物表皮DNA的合成速度就明显减低。每天限制动物自由活动6小时,连续4天后,除血中皮质类固醇的水平升高32.1%及睾丸激素水平降低63%外,动物表皮变薄;抗增生细胞核(PCNA)染色显示,PCNA阳性细胞数明显降低。在动物孤独生活2~30天后,发现无论在基础状态或皮炎时,孤独生活时间越长,其表皮细胞DNA的合成速度越低。由于皮质激素对表皮增生有抑制作用,而睾丸激素对表皮增生有促进作用,且皮质激素受体阻滞剂可纠正由精神因素所致的皮肤改变,因此,精神因素引起皮质激素的升高及睾丸激素的降低可能是导致表皮增生受抑制的原因之一。
3、 精神心理刺激对表皮的屏障功能的影响
精神刺激使血液中皮质类固醇激素的水平升高,后者减少表皮脂的合成及板层体的形成,因而延缓皮肤屏障功能的恢复。精神心理因素不同对表皮通透屏障功能的影响也不同,皮肤不同部位对精神刺激的反应也不一样。面试明显地增强面部皮肤基础屏障功能,而对前臂皮肤的基础屏障功能没有影响;减少睡眠时间和运动对面部及前臂皮肤的基础屏障功能都没有影响。但面试和减少睡眠时间都明显延缓前臂部皮肤屏障功能的恢复速度。
4、精神心理因素与皮肤病
皮肤与神经系统在发育上共源于胚胎外胚层,且二者共享几种激素、神经递质和受体,这决定了心理与皮肤在宏观和微观上存在多形式的、内在的器质性联系。心理负担或精神紧张可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相继发生一系列适应性反应,经由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P-A)轴来调控,引发一系列应激激素的上调,包括促皮质素释放激素(CRH)、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糖皮质激素等,同时也伴随着其它一些应激反应介质的释放(P物质、神经生长因子、降钙素基因相关肽、血管活性肠肽、去甲肾上腺素和乙酰胆碱)及激活,形成局部的应激反应系统,长时间的不良应激不仅引起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影响皮肤汗腺的分泌、微血管舒缩功能、皮肤及毛发的营养功能,还可导致各种皮肤疾病发生。
4.1 湿疹皮炎类皮肤病:
精神心理刺激可能诱发特应性皮炎。研究显示,特应性皮炎患者发病前经历的精神刺激比一般人要多。年龄小于4岁的儿童,其父母离婚或分居者特应性皮炎(AD)的发病率明显增高(32.3%);父母没有离婚或分居者的发病率仅为21.2%。AD的病情随患者精神状态起伏而波动。AD患者精神状态不佳(如焦虑、烦躁、抑郁等)时,皮肤的瘙痒程度加重。与非AD患者相比,精神刺激(包括玩电脑、玩打斗的游戏、坐在交通繁忙的路边以及频繁的电话铃声)均可明显加重AD患者对尘螨和花粉所诱发的皮肤局部反应。血液中的P物质、IgE、IL-4和IL-10等的水平都明显升高。
神经生长因子(NGF)能刺激人肥大细胞释放组胺,在AD皮损中的表达量与血浆含量均显著增高,切实证实了NGF通过影响组胺释放参与AD发病。Toyoda M等认为AD患者血浆中NGF浓度明显增高且与AD病情活动程度有关,NGF可以作为预示AD病情活动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他们还发现AD患者外周血嗜红细胞NGF的含量显著增高,它能刺激机体发生炎症过程和局部组织损伤,从而诱导AD的发生。而Toyoda 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及放射免疫法分别检测AD 患者血清中NGF和SP,发现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其浓度与疾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推测NGF和SP 在AD的发病机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其可能通过与免疫系统的靶细胞相互作用而影响患者的免疫应答。
4.2 白癜风:
心理状态对诱导白癜风的发生具有重要作用,精神紧张可诱导疾病的发生。尽管白癜风不会使患者疼痛,患者的活动也不受限制,但是白癜风极大地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许多患者感到苦恼和焦虑,自我形象大大降低,导致自信心的下降和社交的孤独感,特别是面部白癜风患者更易出现愤怒和幻想的破灭,未成年的患者也会出现易怒和抑郁的坏心情。白癜风常被认为是自身免疫功能缺陷所致,儿茶酚胺和5-羟色胺的代谢产物直接影响色素脱失,心理学家早知焦虑和抑郁导致患者自身免疫和内分泌系统受损,5-羟色胺在抑郁及其相关的症状有非常重要作用,因而白癜风与抑郁及焦虑相关联。白癜风患者皮损区神经纤维或神经细胞上低亲和力神经生长因子受体密度降低,数目减少,提示外周神经释放神经生长因子使神经生长因子受体过度表达于黑素细胞,可能导致了黑素细胞的受损。
4.3 银屑病:
心理应激可引起或加重银屑病的症状。当与许多其它皮肤病患者相比较时,银屑病比其它皮肤疾病更易受到心理应激因素的影响。精神紧张引起的情绪反应经大脑边缘系统处理后,引起下丘脑分泌激素调节内分泌的变化。在皮肤组织中,P物质(SP)与神经生长因子(NGF)共同发挥作用影响表皮动态平衡过程。神经生长因子(NGF)可以促进神经生长,引起SP、CGRP表达上调,激活T细胞并诱导炎性细胞浸润,促进角质形成细胞增生,形成银屑病特有的组织学特征。Farber等根据临床观察及-些实验室研究结果提出,神经肽尤其是SP诱发的神经源性炎症是银屑病发病的因素之一,SP的释放可导致肥大细胞脱颗粒,使血管扩张,引起银屑病的皮肤组织病理变化。
4.4 斑秃和脱发:
该病与神经内分泌轻度紊乱有关, 也是明显受情绪影响的皮肤病。发病常常是由于精神上受到冲击或严重焦虑而致。精神因素对斑秃的发生及病情影响的机理还不是完全清楚,P物质似乎与此有关。在动物精神受到刺激后(每日24小时用频率300Hz的声音刺激,连续7天),毛囊角质形成细胞的凋亡明显增多,增生受到抑制。受刺激动物的毛发生长周期发生了改变(提前进入退行期),并伴有毛囊周围炎症发生。此时,真皮P物质阳性的神经纤维增多。单纯系统给P物质2天后,可得到同样的结果。P物质受体拮抗物可抑制由精神刺激和系统给P物质所诱发的上述改变。
4.5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
精神因素对某些自身免疫病如SLE的发病产生影响,不同学者研究二者之间的关系得出类似结论。SLE患者身体损害的严重程度与患者极度抑郁状态显著相关,严重短期的负性生活事件是其出现的直接原因。SLE患者体内存在催乳素(PRL)、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褪黑素等多种激素异常。目前对PRL的研究较深入。PRL与疾病的活动性及严重程度有关。在体外PRL可以促进患者单个核细胞产生IgG。而诱导的IgG与疾病的活动性也显著相关。Bracci-Laudiero等则研究了神经肽与SLE脏器损害的关系。他们发现SP、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神经肽Y(NPY)大量存在于狼疮鼠肾脏中。除了NPY以外,小鼠淋巴样器官内神经肽浓度广泛降低。同时,小鼠脑内神经肽水平异常。其学习记忆功能的变化与海马内NPY、SP、CGRP的降低相平行。同时,NPY、血管活性肠肽(VIP)在下丘脑中的表达也减少。
4.6 荨麻疹:
临床上,荨麻疹的种类很多,诱因复杂。由于地震或看足球比赛使精神或心情改变可以诱发荨麻疹。有的患者每次受到精神刺激都会发病。对75例慢性过敏性荨麻疹患者的调查发现,与对照组相比,荨麻疹患者发病前6个月内生活受到更明显的精神及情绪的困扰。皮肤的瘙痒程度与患者精神的压抑程度成正比。由于精神因素诱发的荨麻疹可能与肾上腺素有关,给这些病人局部皮内注射肾上腺素或去甲肾上腺素可诱发荨麻疹;β肾上腺素受体阻滞剂可预防其发生。此外,精神刺激后,皮肤局部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增加,后者能促进血管扩张和增加血管壁的通透性。
4.7 痤疮:
精神刺激常常既是其发病的诱因,也是其加重的因素。婚姻破裂和学生期末考试等均可使病情加重,病情严重程度与精神的紧张程度成正比。用抗抑郁的药物治疗痤疮可取得良好的效果。至于精神因素影响痤疮的机理尚不清楚。尽管痤疮的严重程度与皮脂的量有关,但并没发现精神的紧张对皮脂量的影响。
4.8 其他:
中波紫外线对精神受刺激的动物更易诱发皮肤癌。皮肤癌发生早、数量多、进展快、消退慢。有一项临床调查显示,46%皮肤黑色素瘤患者发病前5年内受到过重大的精神刺激(如离婚、破产和失业等)。治疗恶性黑色素瘤时,辅以精神疗法能有效地提高存活率和降低复发率。限制动物自由活动能减少单纯疱疹病毒特异的CD8+T细胞;减少干扰素γ的生成;病毒DNA的复制加快。这可能是人在精神受到打击时易患单纯疱疹的原因。此外,精神刺激可延缓皮肤外伤的愈合、降低表皮抗菌多肽的表达以及增加皮肤感染的严重程度。
精神因素能调节皮肤的生物功能、影响皮肤病的发生和发展。皮肤病本身又可以影响患者乃至周围人的精神状态,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有利于防止皮肤病的发生。在治疗皮肤病时,辅助精神疗法可提高疗效。因此,在诊断和治疗皮肤病时,精神因素是不可忽略的重要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