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身诊疗技术

很多慢性病都需“心药”医

 
导读:查不出原因的心慌、胸痛,多不是心脏病;胃药医不好的消化道疾病,焦虑、抑郁最常见;咽喉持续性疼痛,如有物阻感,舌咽神经作怪;时发时止的颈肩背痛,紧张疲劳是祸根;医不好的尿频尿急,问题在“上”不在“下”;全身都有“病”,关键在“指挥部”……11月19日,在濮阳市油田总医院举办的“整合医学心身诊疗能力”学术讲座上,原广东省卫生厅副厅长、现任广东省人民医院党委书记、中华医学会心身医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博士生导师耿庆山教授表示,如今很多疾病都需要从“整合医学”的视角来看待,心身同治,才能真正做到治标又治本。
 
久存心病身体容易生病
 
“心身医学”听起来很陌生,但近十年来,我国已逐渐从传统的生物学模式转化为生物—心理—社会学模式,心身医学及整合医学的发展都非常迅速。”耿庆山教授说,过去认为心身疾病是情绪疾病也是精神疾病,而现在已被定义为心理社会因素在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躯体器质性疾病和躯体功能性障碍。
 
心身疾病是一个很大的疾病谱,涉及消化、心血管、呼吸、内分泌、神经、泌尿生殖等多个系统、几十种疾病。比如困扰很多人的睡眠障碍实际上是慢性心理应激压力导致,但表现为身体不适,也就是医生口中的躯体疾病。而消化性溃疡、溃疡性结肠炎、高血压、冠心病、甲亢、神经性皮炎、偏头痛等,都与心理社会因素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心身同治效果才能真好
 
“很多患者因心悸、气短、记忆力障碍等不适在心内科、神经内科或消化科等多个科室兜兜转转,治疗后也没显著效果,逐渐出现焦虑、抑郁状态及睡眠障碍。”耿庆山说,这种现象在各大综合医院十分普遍。“临床医生若只重视患者的躯体化表现,忽视心理、社会因素,可以说是治标不治本。”
 
据耿庆山介绍,“心身整体诊疗”提供了一种崭新的临床思维模式和诊疗方法,只有全面关注患者生病的生物、心理、社会、环境等因素,才能达到最佳治疗效果。具体来说,即从患者就诊时表现出的一般躯体化障碍中,医生应发现并识别其是否存在心身障碍。这需要医生认真追问病史,了解患者是否存在心理负担、社会压力、睡眠障碍等,从早期身体信号中识别并干预。
 
耿庆山强调,非精神科医生应该重视心身疾病的识别与治疗,做到“三会”:会早期识别心身疾病患者、会处理心身疾病患者的精神心理问题、会及时转诊重症精神病人到精神科或精神病院诊疗。
  
心身整体诊疗有望落地
 
耿庆山的观点得到了现场听讲的濮阳市油田总医院300多名医护人员的认同。
 
濮阳市油田总医院院长司定然教授说,他在医院发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心内科、消化内科、神经科、皮肤科、泌尿科甚至妇产科,大多数患者都是心身疾病,他们焦虑,反复就诊,但就是不敢吃抗焦虑药。
 
他表示,传统医学模式下,非精神科医生缺乏对精神科问题的识别和处理能力,大部分医生“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忽略了社会因素和心理因素在疾病发生、发展和转归中的作用,从而影响了临床治疗效果。耿教授的讲座对医院的基层医师来说很及时,医院已开展了健康管理的相关工作,下一步可以尝试“心身整体诊疗”,比如实施心身整体诊疗能力的培训计划,尝试和健康管理中心对接,开展心身疾病的大数据建设与多中心诊疗研究等。
 
濮阳市油田总医院副院长姜东亮教授透露,为了提高临床医生心身疾病的诊断治疗水平,该院将尝试建立心身医学科,或在临床科室培训心理诊疗人员,把“心身整体诊疗”落实到诊疗实践中,探索并制订门诊患者心身整体诊疗路径、住院患者心身整体护理路径,在临床工作中更多地体现出人文关怀,提升医院整体服务。


 

微信订阅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通讯录”,点击右上角的 “添加” 搜号码 jiankang3D 或查找公众号 3D医学健康云 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