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说心身整体诊疗时,到底在讲什么?
心身整体诊疗是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对医学实践的要求,当我们谈到心身整体诊疗的时候,我们说的不但是诊疗中的人文关怀,更是一种现代技术手段。
医师面对的是有思想活动和心理波动的患者,不能只关注或满足于找到病灶、治疗躯体疾病
樊代明院士在他的经典论著《整合医学初探》谈到,“医师面对的是有思想活动和心理波动的患者,不能只关注或满足于找到病灶、治疗躯体疾病。...在积极治疗躯体疾病时,应关注患者的心理状况并给予适当干预。”
事实上,在我国综合医院门诊初次就诊患者中,1/3的患者为躯体疾病,1/3的患者为心理问题躯体化症(MUS),1/3的患者为心身疾病与慢病。非精神科医生在面对如此庞大的伴有心理问题的就诊患者时,其识别和处理心理问题的能力令人担忧。
广东省人民医院党委书记耿庆山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说:大部分医生仍是“头疼医头,脚痛医脚”,比如,长了肿瘤就把它切掉;有高血压了,就使用降压药,把病人当成纯生物体来治疗,而忽略了两个重要因素——社会学因素和心理因素,这正是我们面临的医学社会学问题之一。很多非精神科医生在遇到带有精神症状的病人时,或无法识别病人的精神症状,或处理这些问题时不规范、不系统,结果令病人未能得到及时识别和有效治疗。
由于没有相关心身整体诊疗技术设备,只有10.6%心理问题被识别,高达90%以上的心身疾病被漏诊
心理和身体由于一个硬币的正反两面,密切关联,身体疾病可以伴发心理问题,心理问题也可能以身体的功能不适表达出来。而心身整体诊疗,最核心的,是及时地识别、评估和干预患者的心理状况。
对于经验丰富的医生,从患者的语言、表情等细微之处能够大致判断出可能存在的精神心理问题,给予恰当的心理安抚或转诊精神专科,使患者的身心得到治疗,这是传统的心身整体诊疗。其特点是缺乏标准化,高度依赖接诊医生的经验。
面对庞大的就诊人群,除了对医生进行心身医学知识的普及与培训,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来协助医生对就诊患者的心理状况进行识别、评估和干预,显得极为迫切。
PEM-D——心身整体诊疗解决方案
PEM-D是由中盛凯新开发的,基于3D整合医学理论体系的心身整体诊疗解决方案。系统集成了百余套心理测评量表,用科学的标准化的量表来协助临床医生评估就诊患者的心理状况,并出具智能化的专家报告。
PEM-D解决了传统心身整体诊疗手段过度依赖医生经验,不规范、不系统的弊端,将心理评估融入诊疗流程,让心身整体诊疗成可便捷操作的实用技术。
系统还自带的心理干预模块,可根据评估结果给予受试者个性化的心理干预方案,将心理干预手段与视频干预技术完美结合,用音乐、冥想、认知训练等方式实现自助心理干预。
当我们聊到心身整体诊疗时,除了呼吁用医学人文精神关注患者的心理,我们还有PEM-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