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建新:MUS与消化科疾病,面向临床实践的认识和探索
曹建新医生是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医师,先后留学日本早期胃癌学会、为日本德岛大学医学部附属医院消化内科高级访问学者,主修胃肠道肿瘤及其相关疾病的内镜诊断与治疗。他在日本德岛大学留学期间,完成了红外线荧光内镜诊断胃肠早期肿瘤的应用研究。近年来曹建新医生主要从事研究:社会心理压力、睡眠与胃肠功能紊乱的关系;整体疗法治疗慢性难治性胃肠病;脂肪性肝病的饮食与生活行为合作治疗;肝功能异常的鉴别诊断等。
下面的分享内容是曹建新医生在第14次全国消化系病学术会议心身疾病专场的发言,其发言主旨内容为:遵循正确的归因模式,转变传统临床思维,消化科MUS在未来也可得到正视,并有合理而有效的处理方式。
MUS与消化科疾病
MUS(medically unexplained symptom)的定义是指医学无法解释的症状,表示一种状态,不是诊断性用语。消化科相关的MUS主要分为两类:无器质性消化疾病的MUS(如FGID)与器质性消化疾病伴随的MUS。
其中器质性消化疾病伴随的MUS包括IBD残留症状(患者的各项炎症指标均处于稳定状态,但存在始终不能消退并难以解决的症状)和肝病相关MUS(肝功能正常,肝脏处于疾病代偿状态,而患者始终自诉存在肝病相关症状)。这些更需要临床消化科医生予以关注。
MUS诊断与治疗难点
目前用于FGID的罗马Ⅲ标准尚存在缺陷,对于各种消化道相关症状,生化、影像学和内镜检查没有异常或不足以解释患者的症状。相信之后即将制订的罗马Ⅳ标准将会更关注消化道各部位的平滑肌所存在的共性问题,以及患者的情绪、认知和行为问题。
临床上因胃肠道症状而对患者行医学检查时,会出现以下几类归因模式:①无病或功能归因,即各种检查均未发现器质性病变,干预较为困难;②器质疾病归因,即发现器质性病变,进行生物医学干预;③精神心理归因,即发现患者症状为精神心理因素所致,进行精神心理干预。但上述3种归因模式均为生物医学模式,存在各自的问题。
当下临床最为重要的是对患者进行整体医学归因以及心身整体模式干预,使“心身分离”走向“心身合一”。
心身整体模式的临床探索
消化科医生在处理MUS时应注意:充分排除器质性疾病,避免过度生物医学归因,避免对症状的无病归因,精神医学归因泛化、归因过程简单化,给予患者社会心理因素评估而不要做精神诊断,要学会快速识别、妥善处理、选择治疗。
消化科MUS的发生率高,可单独发生或与器质性疾病“共病”,处理困难,缺乏规范。对此类患者的精神医学干预有效,但患者接受困难,需要改良干预模式。整体干预目前值得研究,制定共识规范及落实可操作性迫在眉睫。
下面的分享内容是曹建新医生在第14次全国消化系病学术会议心身疾病专场的发言,其发言主旨内容为:遵循正确的归因模式,转变传统临床思维,消化科MUS在未来也可得到正视,并有合理而有效的处理方式。
MUS与消化科疾病
MUS(medically unexplained symptom)的定义是指医学无法解释的症状,表示一种状态,不是诊断性用语。消化科相关的MUS主要分为两类:无器质性消化疾病的MUS(如FGID)与器质性消化疾病伴随的MUS。
其中器质性消化疾病伴随的MUS包括IBD残留症状(患者的各项炎症指标均处于稳定状态,但存在始终不能消退并难以解决的症状)和肝病相关MUS(肝功能正常,肝脏处于疾病代偿状态,而患者始终自诉存在肝病相关症状)。这些更需要临床消化科医生予以关注。
MUS诊断与治疗难点
目前用于FGID的罗马Ⅲ标准尚存在缺陷,对于各种消化道相关症状,生化、影像学和内镜检查没有异常或不足以解释患者的症状。相信之后即将制订的罗马Ⅳ标准将会更关注消化道各部位的平滑肌所存在的共性问题,以及患者的情绪、认知和行为问题。
临床上因胃肠道症状而对患者行医学检查时,会出现以下几类归因模式:①无病或功能归因,即各种检查均未发现器质性病变,干预较为困难;②器质疾病归因,即发现器质性病变,进行生物医学干预;③精神心理归因,即发现患者症状为精神心理因素所致,进行精神心理干预。但上述3种归因模式均为生物医学模式,存在各自的问题。
当下临床最为重要的是对患者进行整体医学归因以及心身整体模式干预,使“心身分离”走向“心身合一”。
心身整体模式的临床探索
消化科医生在处理MUS时应注意:充分排除器质性疾病,避免过度生物医学归因,避免对症状的无病归因,精神医学归因泛化、归因过程简单化,给予患者社会心理因素评估而不要做精神诊断,要学会快速识别、妥善处理、选择治疗。
消化科MUS的发生率高,可单独发生或与器质性疾病“共病”,处理困难,缺乏规范。对此类患者的精神医学干预有效,但患者接受困难,需要改良干预模式。整体干预目前值得研究,制定共识规范及落实可操作性迫在眉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