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分泌科

当前位置/ 首页/ 3D医学与临床/内分泌科/ 正文

焦躁不安 血糖难降

       
周末,一位朋友打电话来,想请我去他那里帮他妈会一下诊。我详细询问情况,原来他妈因为高血压、糖尿病出现头昏、乏力等不适住进了县人民医院,可是住了一个星期了,不仅血压血糖没降下来,还出现了严重的失眠、焦躁不安、胸闷、四肢麻木、一阵阵出汗等症状,情绪也很消极,认为自己治不好了,不想活了。我告诉朋友,他妈是伴有严重的焦虑症状,建议他明天转院到我们医院心理科来住院。

第二天,老太太如期来到心理科住院。详细地了解病史、心理评估及查阅了她住院做的各种检查后,确诊她为高血压、糖尿病伴有广泛性焦虑症。也就是因为广泛性焦虑没有得到正确的治疗,血压血糖降不下来,症状越来越严重。三天后我再去看她时,就像变了个人样,精神好了许多,血压血糖也都降下来了,他们一家子都齐声感谢我给了他们一个“好主意”。

高血压、糖尿病都属于“心身疾病”。所谓心身疾病,是指心理因素在疾病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的一类疾病。如高血压的发生发展,往往与血液中的儿茶酚胺等血管活性物质浓度增高有关,而血液中儿茶酚胺等血管活性物质浓度增高,又会使人兴奋与紧张焦虑;同样的道理,焦虑紧张时,血液中的儿茶酚胺等血管活性物质浓度会增高,时间一长,亦会使血压升高。有时甚至是二者互为因果,形成恶性循环。又如糖尿病的发生,不仅与病人的性格特征与压力过大等心理因素有关,而且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会严重影响其治疗效果。研究表明,不良情绪通过“免疫—内分泌”环节成为糖尿病诱因的同时,情绪不稳定导致血液内肾上腺素含量上升,肾上腺素不仅可以使血糖升高,还会使血小板功能亢进,造成小血管栓塞,从而诱发各种并发症 。因而,失眠、紧张、心中不快等因素最易致血糖波动。由于糖尿病会给病人带来痛苦与诸多的生活限制,自然会使病人产生或多或少不良情绪。这也是不少糖尿病病人治疗效果不佳的重要原因。因而对于高血压、糖尿病等心身疾病,在药物治疗的同时,更要注重心理治疗与自我心理调整。

自我心理调整的内容与方法,除了要对疾病有正确的认识,以积极的心态面对与接受疾病所带来的痛苦与限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外,重要的是要调整自己的生活方式,从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及学会心理平衡等几个方面,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建立起有利于疾病康复的新的生活方式。有条件的,最好是请专业心理工作者予以辅导,或许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对于有明显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者,必须同时接受相应的药物与心理治疗,才有可能达到最好的治疗效果。

微信订阅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通讯录”,点击右上角的 “添加” 搜号码 jiankang3D 或查找公众号 3D医学健康云 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