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症是病,不只是“想不开”
资料显示,我国抑郁症患病率约5%,患者约4000万人,这其中只有不到10%的人寻求医生帮助。何故?广州市脑科医院院长宁玉萍教授表示,很多人对抑郁症仍有误解,以为抑郁只是想不开,多出去活动或找人聊天开解即可缓解。其实,抑郁症是有生物学基础的大脑功能紊乱疾病。轻度的抑郁,通过咨询心理医生等方式确实有效,但中度以上的抑郁,必须依靠药物帮助。
身体疑不适,可能患上抑郁症
55岁的黄女士最近几年经常跑医院,心内科、消化科、神经内科……挨个科室轮流做检查都查不出什么病,她感觉就是头晕心悸周身不舒服,后来医生建议去精神科看看,被诊断为抑郁症,服药后这些症状得到明显改善。
“有的抑郁症患者经常胃不舒服,会反复到消化科做各项检查。”宁玉萍说。很多抑郁焦虑患者首诊是在综合医院,例如心血管科、呼吸科、神经内科、妇产科等。据广州市脑科医院科研团队在一家大型综合医院门诊筛查发现,约有12%的门诊患者有抑郁焦虑障碍。
宁玉萍强调,患有糖尿病、高血压、心脑血管病、颈椎病等躯体疾病的患者,容易伴发抑郁焦虑。反过来,抑郁焦虑也会导致高血压、高血糖等躯体疾病难以控制,“有的患者服用了3种降压药血压也降不下来,加用抗焦虑药后,血压得到有效控制。我们称之为‘心身疾病’”。
抑郁症有三大类症状:一是情绪问题,如出现低落、悲观、消极等;二是躯体症状,患者感觉全身不舒服,但通常从头查到脚都检查不出问题;三是有认知障碍,如记忆力不好,注意力无法集中,打麻将不会出牌,看电视剧也看不进去等。宁玉萍称,抑郁症还会导致气短、嗳气、打嗝、胃胀、便秘、腹泻或者女性月经不调、内分泌紊乱等全身问题,但很多患者不知道这一点。
抑郁症是病, 治疗得吃药
抑郁症的发病是遗传易感性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目前的研究还未发现抑郁和特定的单个基因突变有关。有的人以为得了抑郁症,就是“想不开”、“不开心”,找个人或者心理咨询师聊聊天、开解开解就好了。
宁玉萍介绍,抑郁症并非“想不开”,而是患者大脑发生了生物学改变,例如五羟色胺、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等神经递质出现下降,神经细胞之间信号传递出现问题,导致控制情绪、认知、躯体功能的各个神经环路出现问题。因此以药物为主,结合心理治疗或物理治疗的方法才是治疗抑郁症的正确方案。
她指出,很多人宁愿看综合医院,也不愿意去精神专科医院就诊,担心被扣上“精神病”的帽子。其实,抑郁症的诊治需要非常专业的医生,例如抑郁也分单相和双相,单相抑郁以情绪低落、思维减慢、兴趣丧失等表现为主,而双相抑郁有时会表现为躁狂、兴奋、话多、行为冲动等,通常在青少年阶段起病,两种抑郁的治疗方案不同,如果双相抑郁单纯用抗抑郁药物会诱发躁狂,加重病情。
运动散心对中重度抑郁病人没用
宁玉萍强调,适当的运动和散心可以相对缓解病症,但绝不可能治愈抑郁症,药物仍是治疗抑郁症的主要途径,特别是中、重度抑郁症患者,更应接受医生的专业诊疗。
因为抑郁症是一种慢性反复发作的病,所以药物治疗要足剂量、足疗程。若治疗不彻底,反复发作两次以上,通常需要终身服药。
然而,不少患者担心长期服用抗抑郁药物会导致“变笨”、“上瘾”,产生依赖等。宁玉萍指出:“慢性病不像感冒几天就好了,治疗周期本身就比较长,我们知道高血压、糖尿病都是慢性病,基本上是终身服药,人们不会认为对降压药、降糖药产生依赖,其实抗抑郁药也不会产生依赖,而且还能改善认知功能。
抑郁症用药通常是三个月急性期治疗,六个月巩固期,治愈至少服用一年以上。通常在用药前一周,会有口干、头晕或者是胃肠道不舒服等副作用,但一两周后这些副作用会逐步消失。所以,遵循规范化治疗流程,才是彻底摆脱抑郁症的捷径。
受访专家/广州市脑科医院院长 宁玉萍
文/羊城晚报记者 余燕红